旅游资讯 -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导游词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参观,这家纪念馆是在原有旧址基础上建立的一座展示近现代革命史的专题性纪念馆。在1938年10月至1942年间,这里曾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的所在地。

洛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位于中原,北依邙山、黄河,南望伏牛、嵩岳,东靠虎牢,西据崤函,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洛阳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和河南省政府的所在地、西北大后方的门户、阻挡日军南渡黄河的屏障、中国北方的抗战前哨。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全面侵华,在民族危亡关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党我军为广泛动员国统区各界人士支援或参加抗战,先后在南京、西安、长沙、桂林等十四个省市公开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或通讯处。洛八办就是当时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设立在洛阳的一个办事机构。

由于洛阳市政建设和交通的发展,洛八办纪念馆的主入口已在多年前由北门变为南大门。所以,我们进入纪念馆南大门后,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原来旧址的后院。

在参观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后院中的水井。这口水井原系清末洛阳“四大家族”之一庄家宅院的水井,凿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前后。1938年冬,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入驻后,水井为军民共用。它在1942年办事处撤离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撤离情况紧急,工作人员将一些不便携带的生活用品、徽章悄悄投入了水井之中。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洛阳大旱,当地居民掏井时意外发现了这些文物,后经文物部门再次发掘,共清理出抗战文物计120余件,其中各类徽章59枚,有10枚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接下来的参观中我们会依次看到这些文物。

     抗战建国题词碑

该碑属太湖石,2005年由洛阳市第一高中原址迁此。上刻楷书:“抗战建国,同时并进。民国三十三年春。孟兴富志。”其艺术、史料价值较高。书者孟兴富,山西太谷人。辛亥革命前就读于山西武备学堂,1914年入保定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即参加晋军。1927年1月,任晋军第17师师长,陆军少将军衔。

1938年3月,在武汉召开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大会,会议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该碑题词即反映了纲领的基本思想。

    贴廓巷与庄家大院

贴廓巷位于洛阳老城南关。1954年之前,这里一直是洛阳水陆交通的中转站,人丰物茂,车来车往,热闹非凡。清末洛阳“四大家族”之一的庄家大院就位于贴廓巷。现存旧址即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旧址,系庄家大院之一小部分,由东、中、西三座三进四合院组成,每院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并有偏门可以互通。建筑为砖木结构,用料考究,工艺精湛,风格古朴庄重。院内的砖雕颇具匠心:门楣的祥云纹饰、山墙的牡丹浮雕、精湛的八角窗和圆拱门,在旧址建筑中可谓锦上添花。门扇、窗扇的木雕也极富观赏性:花草、祥云图案古朴大方,苍松、翠柏傲然挺拔,花鸟、人物形象生动。就连厅房的柱础,也构思巧妙,雕刻细腻。整个旧址占地面积4388平方米,建筑面积3330平方米,是洛阳市目前唯一一座保存完整、对外开放的清代民居建筑。

庄家祖籍河北高阳。1738年,其先祖带着三个儿子来到洛阳。先做腌制酱菜生意,很快畅销洛阳及周边县市,后开办货栈经营土杂百货,逐渐成为名动洛阳的四大富豪之一。1831年,为了纪念先祖来洛百年,庄廷珍开始动工修建庄家大院。七年后,院子建成。光绪六年(1880年),庄中和参加科举考中进士,赴北京城翰林院为官。大院后来被转卖给马市街马行老板吕欣然。1930年,吕欣然因贩卖违禁品,在新安县黄河渡口被当局击毙,大院等财产随即充公。

1932年,国民政府一度迁至洛阳,定为行都,监察院进驻庄家大院东院办公。之后,庄家大院由洛阳县政府代管。从1938年10月起,这里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所在地。据首任处长刘向三回忆,贴廓巷是洛阳大商号较为集中的地方,便于筹购军需物资,同时这里东与郑洛公路相连,西与洛潼公路相通,南面紧邻洛河最大的渡口---南关渡口,交通便利;另外院子的后门与老百姓住房相连,人员从后门出去不易被监视,因此选定这里作为办事机构。1942年2月,洛办人员分批撤回延安。

 

序厅

纪念馆现在常设展览共两个,分别是《“抗战前哨、红色枢纽”展览》和《洛办旧址复原陈列》。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办事处展览部分。1937年7月7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携手合作,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政府。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这个宣言,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我们现在常说的八路军即由此而来的,9月,又将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而我们洛八办就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阳的一个办事机构。在办事处存在的三年半时间里,先后有100多位工作人员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在这个展厅里的展板上为我们展示了这130多位工作人员的名单。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徐海东、彭雪枫等我党我军主要领导人多次留住办事处并指导工作,直到皖南事变后,国共两党关系再次恶化,于是在1942年2月,办事处人员分期分批离开了洛阳,返回了延安。

 

豫西危急

1938年春,华北沦陷后,日军又相继占领了豫北和晋南。6月9日,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花园口的黄河大堤,用滔滔黄河水来阻止日军进攻。当时,中共中央预测日军难以从黄泛区一带的郑州渡河南下,可能会从济源一带南渡黄河攻占洛阳及豫西地区,于是,决定在洛阳建立八路军办事处,考虑一旦豫西沦陷,就可以在桐柏山、伏牛山及豫皖地区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7月,中共中央选派军委统战部负责人刘向三同志负责洛办在延安的筹备工作,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在洛阳设立这个办事处,亲自同刘向三谈话并布置具体任务。洛办的任务主要有三点:一是日军过黄河后即领导抗日军民在河南打游击;二是开展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三是为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方便。

 

洛办建立

1938年10月,刘向三率领50余名工作人员,从延安来到了洛阳。当时,洛阳是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首任司令长官程潜不同意在洛阳设立一个共产党的办事机构。经过协商,刘向三留下十几人在此设立了通讯处,其余人员赴池待命,并在渑池设立了第十八兵站。1939年元月,卫立煌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抗战时期卫立煌同共产党关系较好,经他同意洛阳办事处才正式对外成立。

洛阳办事处从1938年10建立机构到1942年2月撤离。历经时间约3年半,办事处主任先后三任,分别是刘向三、刘子久和袁晓轩。

 

马褡子

在玻璃展柜中间展出的是一件马褡子,也叫“捎马子”,一种搭在马背上的口袋,下垂的两头可以装东西。这里展出的马褡子是第一任处长刘向三同志在抗战时期一直使用的物品。纪念馆开馆前夕,由刘向三本人亲自捐赠。

    武装斗争的准备

洛办建立的第一项任务是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即对豫西军政及地方武装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联络。为提高地方干部的军事技能,在渑池开办了游击训练班。由于形势变化,武装斗争的计划虽未能实现,但为以后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护送

洛办建立的第二项任务是交通护送工作。洛办建立后,连接了延安与晋东南八路军总部、华中新四军以及中原局之间的交通。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徐海东等我党我军领导都曾经过这里。洛办主要建立有东、西、南、北四条交通线,东到新四军彭雪枫部,西至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南接新四军第八团队留守处(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及新四军李先念部,北连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

据不完全统计,经洛办转送的军政干部约70批1400余人,护送进步青年2700余人为根据地筹集、运送了大量军需物资,洛办作为延安与华北、华中根据地使过往人员和物资有了中转站和落脚点,起到了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

 

洛办与“工合”

为掩护身份,过往的人员常常借助于一些政府认可的组织机构,比如工会、学校及救亡组织等,并佩戴正式的证章。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是在美国人爱德加·斯诺等国际友人建立起来支援中国人民抗战为宗旨的国际性的半官方半民间组织。在“工合”晋豫区办事处有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就以“工合”的名义,办理过往护照或过河证。

协调两军关系、开展联络工作

在当时,洛办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与第一战区的联络工作。1938年11月,蒋介石召开南岳军事会议,对全国战区的划分进行了调整,分为九大战区。第一战区国民党军队与第二战区八路军相邻,在对日作战及国民党反共军事摩擦问题上有许多联络、交涉任务。洛办遵照中央和总部指示,与第一战区长官部联系,协调国民党军队与八路军之间的关系及新四军有关事宜。

在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对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不断制造军事摩擦。1940年 11月23日,洛办收到中央发来的电报,命令洛办同卫立煌交涉江北新四军防地问题。在与卫立煌交涉过程中,卫立煌告知洛办,“新四军北移问题已请缓一个月”,并告知“渝方有决裂决心”。洛办在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迅速通过电台向中央作了汇报。中央在12月9日收到了洛办的电报,但1941年1月4日,国民党的反共势力还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工合”证章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是在美国人爱德加·斯诺、新西兰人路易·艾黎等国际友人和一些爱国人士的努力下建立起来的,是以发展战时经济、开展生产自救、支援中国人民抗战为宗旨的国际性的半官方半民间组织。在“工合”晋豫区办事处有一批中共地下党员,他们的组织关系就在洛办。国共关系紧张时期,国民党方面对洛办刁难或拒办过往手续,洛办就以“工合”的名义,办理过往护照或过河证。

 1940--1941年,“工合”总会技术顾问路易·艾黎先生三次到洛阳视察工作,每次都与洛办负责人会面,询问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解决八路军120师制造手榴弹用铁的问题,在洛办的协助下,艾黎将晋东南一个炼铁作坊搬到了晋西北。

 “洛办”证章

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简称“洛办”)建立时,工作人员佩戴的证章。

掩护帮助党组织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大批爱国志士和革命青年流亡中国,进行抗日复国运动。1938年10月,朝鲜义勇队在汉口成立,隶属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年底,朝鲜义勇队一部移驻洛阳,该队中的中共党员组织关系转到了洛办。洛办人员经常以朝鲜义勇队的名义转送过往人员。

洛办建立的第三项任务是掩护和帮助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河南设有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渑池兵站、竹沟新四军第八团队留守处三个公开机关。其中洛办坚持斗争时间最长,使河南地下党的工作得到了掩护和帮助。1939年1月以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河南地下党的处境非常困难。中共豫西省委书记刘子久负责办事处工作后,便以办事处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各项工作。河南地下党向延安及华北、华中等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青年学生、党员,其中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办事处介绍而去的。

两块银元

在洛办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两块银元。这看似普通的两块银元,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感人故事。

1942年,在日本帝国主义集中主要兵力,对我根据地施行大规模扫荡和“三光”政策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又不断制造摩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为艰难的阶段。

这年1月,蒋介石把积极反共的蒋鼎文调到洛阳,就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令洛办马上撤销,否则强行改编。并派出特务和宪兵对洛办进行严密控制,对外出人员进行紧密跟踪和盯梢。这时的洛办已无法正常工作,至月底,经请示中央后决定撤退。但是1月30日下午,洛办处长袁晓轩到长官部办理回延安的通行护照时被强行扣留,在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下,袁晓轩叛变,供出了撤退计划。

2月1日上午,洛办党支部书记李泮溪,按原定计划给撤往晋东南八路军总部的同志们选送两匹军马。李泮溪和另外一名同志,各骑一匹军马着便装,从小北门出城后,火速赶往汇合地点。当行至洛阳县海子村时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他们拔枪射击,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火。交战中,李泮溪不幸腿部中弹,从马背上跌进了七八米深的天井窑院里,当场昏厥被捕。被捕后,李泮溪和其他同志一起被押送到道北烧沟集中营。

这次被捕的人员有:机要员吴正修、报务员呼克云、党支部书记李泮溪、警卫员赵曾祥、交通员苏俊才,以及国民党豫东地区第一游击纵队驻洛办事处主任、中共地下党员白树屏。在烧沟集中营里,白天特务把他们吊起来严刑拷打,晚上怕他们逃跑又给带上脚镣。面对如此折磨,他们表现出了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贞不渝,没有一个人说出党的秘密。为了相互鼓励、团结起来与国民党特务做斗争,他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庄严宣誓:“要有为党牺牲的准备,绝不能有出卖党出卖同志的无耻行为,绝不能将党的机密和真实情况泄露,任何人任何情况下绝不违背这一誓言。”一个月后,李泮溪、吴正修、白树屛被作为“要犯”押往西安集中营。

到西安以后,李泮溪因腿伤过重,特务们不得不把他带到城里进行治疗。经过几次外出,特务逐渐放松了对他的看管。李泮溪利用一次外出就诊的机会,摆脱了特务,躲进八路军驻陕办事处隐蔽了下来。

李泮溪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伤已痊愈。西安办事处是一个公开机关,不宜久留。于是组织上决定让他回延安,临行前发给他两块银元作为路费。李泮溪的爱人孙国芝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原在洛办后勤部门工作,因带有孩子,撤退前被安排到了洛宁地方。吴国芝同志一直向往延安,做梦都想到那里去学习。李泮溪想起了妻子的愿望,决定带她和孩子一同去延安。于是,他从西安徒步走到了洛宁,带上妻子和孩子一起向延安走去。

这60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一走就是数日。为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他们白天讨饭,晚上赶路,有时走上一天也见不到一座村庄,孩子饿的哇哇直哭,也只能啃些树皮。但就是这样,李泮溪也舍不得花掉这两块银元,他将这两块银元看作是党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关怀,看作是革命战友间最真挚的情谊。一路上,一家三口像叫花子一样,但李泮溪和妻子凭着坚定的信念,硬是一步步走到了延安。

在以后的日子里,李泮溪一直珍藏着两块银元。每当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看到这两块银元,就信心倍增,充满希望。

新中国成立后,李泮溪任铁道部戚墅堰机车厂党委书记。“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平反昭雪。纵观李泮溪的一生,无论多么曲折,多么坎坷,他始终坚定革命信念,对党无限忠诚,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朝鲜义勇队证章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半岛大批爱国志士和革命青年流亡中国,进行抗日复国运动。1938年10月,经中国共产党倡议,朝鲜义勇队在汉口成立,隶书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年底,朝鲜义勇队一部移驻洛阳,该队中的中共党员组织关系转到了洛办。国共关系紧张时,洛办人员经常以朝鲜义勇队的名义转送过往人员。1941年9月,洛办20多名工作人员在朝鲜义勇队的掩护下安全撤离。

 “东总”证章

东北救亡总会,简称“东总”,于1937年6月20日在北平白塔寺东北大学成立。“东总”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周恩来同志关怀、领导下,以抗日救亡为旗帜,团结和吸纳东北各界流亡同胞,包括邀请东北抗日联军部分负责人参加进来,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中条山战役

在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但最终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伤亡惨重。

统战与情报工作

为顾全大局,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洛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和情报工作,扩大了中共在第一战区军队上层中的影响,宣传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为党中央及时了解第一战区和华中日军及国民党军队的有关情报、制定斗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打退国民党两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洛办的首要统战对象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抗战爆发后,他深受共产党抗战救国思想的影响,积极响应我党提出的团结抗战的政治主张,与我党取得了较好的合作。1939年1月,刘少奇与彭德怀副总司令一起来到洛阳做卫立煌的统战工作,并转交了毛泽东主席给他的亲笔信。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来到洛阳同卫立煌谈判,首先商定了八路军在中条山以及晋东南的交通运输线,以确保道路的畅通;第二,解救了被国民党无理抓捕的我军官兵一百多人;第三,索回了被国民党军需机关无理扣押的被服和军饷。这三件事情的顺利解决,是朱老总在国民党第二战区经几次谈判都未能解决的事情。洛办之所以能经受两次反共高潮而坚持到1942年2月撤离, 是与我党坚持抗战、积极开展统战工作,特别是卫立煌的积极合作分不开的。在此期间,毛泽东主席多次发来电报,对卫立煌的诚意合作表示感谢。新中国成立之后,卫立煌也是第一个回归大陆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洛办的另一位统战对象是国民党第38军军长赵寿山。第38军原是杨虎城领导的西北军的主力,1936年“西安事变”中,赵寿山担任西安市内总指挥,第二年到延安与毛泽东会见,表示接受中共领导。1942年,他本人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中,第38军各师相继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1948年1月,赵寿山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解放后,曾担任青海省省长、陕西省委副书记等要职。

孙蔚如、刘茂、裴昌会也都是当时我党的统战对像。

领导关怀、鞭策鼓励

洛办在筹备期间,毛泽东主席就十分关心,亲自同负责此事的刘向三同志谈话并布置具体任务;办事处建立后,又多次给予指示和任务。刘少奇曾三次来到办事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工作人员作了党的历史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报告,亲自检查外出人员的军纪,提醒大家在国统区一定要谨慎,并告诉同志们坚守这块阵地的重要性。朱德、彭德怀先后来到办事处,对各项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为工作人员作了国际国内形势报告。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坚守在国统区的办事处工作人员。

九二式重机枪

在玻璃展柜中间这挺最大的机枪叫九二式重机枪。是2003年6月,在洛龙区李楼乡白碛村洛河滩发现的。据了解,该机枪是1948年解放军进山剿匪,正遇洛河涨水,船翻后沉入河底的。

日式枪支的命名都是以年份为主。此机枪是在1932年推出的新式重机枪,因当年为日本神武纪年2592年,故将其定为“九二式”。在侵华战争中,九二式重机枪第一次投入战斗,并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日本陆军广泛使用的制式机枪。枪身有三菱标志,证明此机枪为三菱企业制造。

二战期间,日本各大著名企业积极支持军国主义,大量生产各式武器,如日野、马自达生产的坦克,东芝、富士产生的毒气弹。“三菱”为日本军方专门生产各类炸弹、大炮、飞机、航空母舰和大型战列舰,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中日军投入的8艘航空母舰和30多艘战舰,全是三菱制造的。鹿岛建设、大成建设、神户制钢所、住友重工等岛内工矿企业还大量强掳和奴役中国劳工,并直接从中国掠夺资源,以维持侵略战争。

形势逆转,洛办撤离

1941年12月,蒋介石以“中条山战役”失利为名撤销了卫立煌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之职,改由反共坚决的蒋鼎文接任。蒋鼎文一上任,即令洛办撤销,否则就强行改编。同时派特务、宪兵包围办事处,对出入人员跟踪盯梢,办事处已无法开展工作。翌年1月底,办事处请示中央后决定撤离。2月1日,洛办大部分人员乘火车撤往西安办事处,而撤往八路军总部的人员,在途中遭到埋伏的国民党特务的逮捕。办事处被俘人员在狱中秘密成立了党支部,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洛办撤离河南之后,在各地留下了大批骨干力量。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至5月底洛阳及豫西大部分地区沦陷时,洛阳地方武装同日军进行了激烈斗争,例如洛阳保卫战、缑氏大捷鹏店寨战役、龙门王山寨战役等。截止1945年,豫西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2万平方公里,成为全国19大抗日根据地之一,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古都洛阳的历史上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

红色旧址,教育基地

自1987年洛八办旧址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以来,以红色教育为核心,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社会教育活动,纪念馆目前是洛阳市最重要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里还设置了一处幻影成像,影片内容为刘少奇同志在洛八办居住工作时的四幕场景,包括宣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约谈情报人员赵荣声,安排转移地下党员和主持豫西省委扩大会议。

处长室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处长室。刘向三、刘子久、袁晓轩三位处长曾先后在这两间房屋里工作和生活过。他们在这里接待了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我党我军领导同志,也接待过国民党上层统战对象和洛阳各阶层民主人士。处长室既是接受上级指示和领导洛办开展各项工作的中枢,又是宣传我党抗日主张、进行统战工作的阵地。

电台室

洛办的电台是当时同党中央、八路军总部、西安办事处、重庆办事处、新四军彭雪枫部、中原局、北方局等地保持密切联系的主要通讯工具。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发给我党我军领导人的电报,为防止国民党特务查看,有时也通过这部电台发送。洛办从建立到最后撤离,电台从来没有中断工作,为及时接受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各项指令,为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提供重要情报和信息,为河南地下党组织有效的开展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少奇住室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间小小的房屋就是刘少奇住室了。1939年1月、4月、9月,刘少奇同志三次来到洛办,都是在这间房屋居住的。1939年1月21日,刘少奇(化名胡服)与彭德怀一起从渑池来到洛阳。在洛办期间。他整理了演讲稿,撰写、修改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4月,刘少奇在从竹沟回延安参加会议途中,再次来到洛办。期间,亲自安排已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转移。9月,刘少奇第三次来到洛办。当时正值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前夕,针对逐渐恶化的国共关系,刘少奇在这里主持召开了豫西省委会议。虽然刘少奇同志三次来洛办的时间都不长,但对贯彻和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对党组织在豫西的发展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救亡室

这间较大的房屋叫救亡室,是洛办的机关俱乐部,是召开会议、举行各种文体活动、阅览延安出版的书籍刊物、刻印宣传品的场所。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来洛阳与卫立煌谈判,专程来到洛办看望工作人员,洛办在庭院里举行了热烈的欢迎大会,并请朱总做了抗战形势报告。现在陈列的就是再现当年朱总作报告的情景。

警卫排

洛办是我党我军设在国统区洛阳的公开机关,随时都有被国民党顽固派袭击或破坏的可能,警卫排的主要工作就是保卫机关人员安全。洛办警卫排在建立初期由延安来的军事干部组成,后八路军总部将115师344旅的一个建制排调来,担任警卫任务。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参观的《“抗战前哨、红色枢纽”展览》和《洛办旧址复原陈列》,构成了我们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参观完洛办纪念馆中院的旧址复原陈列之后,可以进入西院临时展厅继续参观游览。


关于我们   服务说明   积分商城   协会工作汇报   协会章程  
洛阳市导游协会 豫ICP备16006145号 版权所有,联系电话:17537940221
请使用IE8.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友情链接: 洛阳旅行社  |   洛阳导游  |   洛阳旅游  |    洛阳一日游  |    洛阳出境游  |    洛阳牡丹花会  |   

扫一扫,加关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具体请咨询客服人员。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86963948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